讲座安排:
时间:5月18日10:00
地点:华东师范大学音乐学系350
储望华简介 :
储望华,澳籍华裔作曲家、钢琴家、《黄河钢琴协奏曲》主要创作者、画家。1963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并留校任教,1982年,赴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深造现代作曲,1985年获墨尔本大学音乐硕士,1987年荣获澳大利亚埃伯特.迈基(Albert H Maggs)作曲比赛大奖,并成为澳大利亚音乐中心常任代表。
储望华创作了大量的民族音乐作品,涉及交响乐、室内乐、声乐和器乐等多个方面,在1956年第一届全国音乐周上,年仅14岁的储望华的处女作、二胡独奏曲《村歌》参加了演出。他创作的《灰烬星期三》、《秋之泣》、《絲绸之路》等交响乐作品和《萨克斯管协奏曲》等,在澳大利亚和中国公演,合唱《华夏情怀》在香港公演,打击乐独奏《十面埋伏》在墨尔本和台北演出,《第二钢琴协曲》在瑞典公演,《第三钢琴协奏曲》在深玔、北京公演。
1979年由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举行了“储望华钢琴作品音乐会”,为此院长赵沨曾在《人民音乐》撰文称:这在中国音乐史上,一个音乐会全部演奏一位作曲家的作品,还是第一次。2013年12月,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在北京音乐厅成功地举行了“华夏情怀---储望华钢琴.交响乐作品音乐会”。
作为钢琴家,他多年来先后在澳大利亚墨尔本、ABC电台、北京、上海、广卅、深玔等城市举行个人钢琴独奏会。2011年曾和著名女钢琴家鲍蕙荞合作举行“华夏情怀---储望华钢琴作品音乐会”,在北京、广州、武汉、重庆等11城市巡回演出。
钢琴民族风格探索:
1.新中国成立时期:
1958年:创作了第一首钢琴变奏曲《海淀是个好地方》。
1961年:《江南情景组曲》(《田间小唱》、《纺纱谣》、《堤边春柳》、《短诉》、《荡湖船》),后选入全国高等音乐院校钢琴教材。同年创作的还有:钢琴合唱交响诗《蝶恋花》;钢琴前奏曲《筝萧吟》;《音乐会练习曲——舞曲》;标题钢琴曲《隔江相望》、《摇篮曲》。
1963-1965年:钢琴改编曲《解放区的天》、《翻身的日子》;《越南组曲》(与郭志鸿、殷承宗合作);《我是一个兵》。
2.文化大革命时期:
1969年:创作了钢琴协奏曲《黄河》(主要创作人),成为中国对世界影响最大的交响乐之一。
还创作了《浏阳河》、《二泉映月》、《红星闪闪放光彩》、钢琴协奏曲《南海儿女》(与朱工一先生合作)、《南海小哨兵》、《新疆随想曲》、《猜调》、《在那遥远的地方》、钢琴幻象即兴曲《一条大河》。
3.近现代创作:
将民族音乐融入西方现代作曲技法,创作了《小奏鸣曲》“献给——今天的孩子,明日之栋梁”;《前奏曲与托卡塔》、《即兴曲》、《随想组曲——“灵隐之声”》、《正月新春》、《茉莉花》。
创作特点:
储望华钢琴作品的主要特点,是在民族风格方面的尝试探索,和很多乐曲中的“可弹性”“可听性” “可教性”。他的生活和创作的经历、个性气质和创作背景,奠定了他的钢琴音乐的特点,从音乐调式色彩、和声织体、节奏韵律等手法上,表现在他的音乐作品内容中,寻求“中国风格”的含蓄美和时代特色。他的作品含有浓厚的中国民族特色和丰富的民族音乐元素,既有创新又包含传统音乐的精髓,并且融入了西方多种钢琴写作技巧以及现代作曲技法,是传统与创新的融合,民族与世界的统一。储望华钢琴作品不仅具有中国优秀钢琴音乐的共性,还以其鲜明的个性和魅力,对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