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综述丨李斯特钢琴音乐的本真性演奏风格研究

时间:2024-09-24浏览:10设置

2024年9月18日,由华东师范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和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主办、华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承办的,研究生院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工作坊(第二期)与2024年第77场百场校级学术讲座,《李斯特钢琴音乐的本真性演奏风格研究》在华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350室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由卡迪夫大学音乐学院高级院长肯尼夫·汉密尔顿教授主讲,由我院键盘系主任谢承峯教授主持。

讲座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李斯特在世时的钢琴发、李斯特在音乐会中的演奏实践以及李斯特的教学。



首先,汉密尔顿教授讲到在李斯特生活的年代已经有了各种不同形式的钢琴,早期的钢琴框架为木制,击弦系统相对于现代钢琴要轻得多。但随着时间的发展,李斯特也接触到了铁制框架的现代钢琴,其触键深度等都比木制钢琴深得多。李斯特在瓦格纳家中经常演奏现代施坦威钢琴,所以李斯特为了适应钢琴的发展,他重写了很多自己的作品,逐渐提高了作品与钢琴的适配度。李斯特晚年以教学为主,开始喜欢简化乐谱,而李斯特去世时已经知道了三角钢琴中间踏板的运用。

其次,汉密尔顿教授讲到李斯特的音乐会根据钢琴的发展与个人的发展而变化,例如李斯特超技练习曲,在1836年时非常复杂,直到1850年李斯特对其进行了简化,虽然晚期版本还是有些难度,但对于演奏者来说非常实用。关于演奏实践方面,李斯特会在作品前写一个前奏曲用来介绍作品。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李斯特第一首超技练习曲,作品时长只有一分半,标题显示为“前奏曲”,许多人认为这是整组超技练习曲的前奏,主要是用来试验钢琴的性能,所以第一首超技练习曲是没有旋律与曲调的,只有各种音型。随后汉密尔顿教授进行了完整的演奏。李斯特的老师车尔尼曾强调弹前奏曲的必要因素,一是为了符合这首作品的调性;二是要让听众立刻安静下来,这也是意大利序曲演奏音响庞大的原因;三是试验钢琴能否正常弹奏

汉密尔顿教授举例不仅钢琴独奏有前奏,协奏曲例如贝多芬第四钢琴协奏曲和第五钢琴协奏曲同样也有前奏,并现场演奏了他改编的古诺的《圣西西利亚圣诗》,李斯特将原曲加了前奏,中间部份则运用了即兴的调性转换以及不间断的五度循环。这也同时印证了为何李斯特的改编作品会比原曲长很多,因为他添加了很多新的东西。通过演奏我们可以看到如何让即兴的元素让曲子统一起来。



李斯特在1840年中期后已经停止公开演出,他在1850年开始有一些学生,晚年则热衷于教学,我们可以认为在二十世纪中期以前,有超过一半的钢琴家都是李斯特的学生。他对于后来两代人的钢琴教学有着深远影响。很遗憾李斯特去世于在录音技术成熟之前,所以我们没有他本人的演奏录音,但他的学生进行了细致的录音,非常详细的写了老师李斯特的回忆录。对于非常有天赋的学生李斯特会给予私人课程,例如在公开大师课前进行单独指导建议。李斯特的教课特点是在上课之前会让学生做一些即兴演奏,不断反复慢慢渐强,同时他自己也会在即兴演奏中加入很多意大利式的装饰音以及很多声乐元素在其中。

最后,汉密尔顿教授以李斯特的《葬礼》结束了本次讲座。这首作品的子标题是”1849年10月”。这首作品直接受到诗人海涅的影响,李斯特曾教过他的很多学生演奏这首作品。这首作品主要有二层意义,一是为了纪念于1849年去世的肖邦,二是为了纪念他于匈牙利革命去世的朋友。因此作品的主旋律由匈牙利的音阶组成,也同样受到肖邦降A大调波兰舞曲中段以及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的影响。我们若把肖邦与李斯特做比较,肖邦的《英雄》是以胜利结束。但李斯特做了相反的事情,李斯特的结束是一场灾难。汉密尔顿教授用李斯特教学生演奏的方式,尽量去还原了这首作品的本真风格。



撰稿:王兆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