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NU双创先锋
“ECNU双创先锋”专栏展示全校各学部、院系涌现出来的创新创业典型人物、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选手风采,讲述创在师大的成长与收获,激励大学生立足现实,勇敢追梦,扬帆启航。
今天推出第十二期,让我们一起走近音乐学院研究生殷世炎的双创故事。
殷世炎,华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24级音乐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旅欧女高音歌唱家曹金教授,主攻声乐表演与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大山里的音乐课堂”项目负责人。作为一名深耕音乐文化的青年,他致力于通过音乐教育提升乡村儿童的艺术素养,为孩子们带去更多接触音乐、感受音乐的机会。他带领团队积极投身创新创业实践,推动音乐教育公益项目发展,荣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上海赛区金奖、国赛铜奖。
在校期间,殷世炎深耕声乐教育领域,以“艺术传承与教学创新”为核心理念,系统探索“舞台+课堂”融合教学模式,参与设计声乐教学实践课程。他积极践行教育公益,策划“音乐进校园”活动,带领团队深入中小学普及音乐实践课程。他主演《江姐》《汉斯和格蕾特》等歌剧及原创音乐戏剧《万水千山》等30余场,斩获第九届“孔雀杯”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声乐展演“银孔雀杯”、2024年法国巴黎音乐大赛声乐组金奖等国内外权威奖项。凭借卓越表现,他获评上海市优秀毕业生、校级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等称号。
01用音乐搭建桥梁,让梦想生根发芽
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与教学研究中,殷世炎发现,城乡艺术教育资源存在显著差距。他带领团队深入湖南、湖北、海南、云南、山东等地的乡村及山区调研,发现乡村学校普遍面临音乐师资短缺、课程体系缺失、教学设备简陋等问题。“孩子们喜欢唱歌,但没人教他们怎么唱。”一位乡村教师的话令他深受触动,这让他萌生了将专业所学与乡村教育需求结合的想法。
怀揣对音乐的热爱和社会责任感,殷世炎于研究生阶段发起了“大山里的音乐课堂”项目,旨在为乡村儿童提供系统的音乐教育。他带领团队深入乡村,开展音乐启蒙课堂、合唱训练、戏剧表演等课程,以沉浸式、互动式教学方法激发孩子们的音乐兴趣。
面对乡村地区音乐教育资源的匮乏现状,他积极联系社会公益组织和高校资源,通过线上培训、资源共享和实地指导,为乡村教师提供音乐教学支持,帮助乡村教师提升教学能力,让音乐课堂在偏远地区“落地开花”。殷世炎团队不仅关注音乐技能的传授,更强调音乐在人文素养塑造方面的价值,希望通过音乐帮助孩子们建立自信、拓宽视野。截至2024年,“大山里的音乐课堂”项目已覆盖云南、贵州、四川等12个省份,累计开设专业化音乐课程18门,直接受益学生超五万人,为乡村、山村学校捐赠音乐教材、乐器及多媒体设备。
02以赛促创,斩获佳绩
殷世炎深刻认识到,创新创业不仅是理论的探索,更是实践的升华,需要在双创竞赛中得到检验与发展。于是,他带领团队不断完善“大山里的音乐课堂”项目,迭代优化课程内容,探索更具可持续性的公益教育模式。
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备赛过程中,项目团队结合社会需求探索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多轮优化,融入本土音乐文化,以提升音乐课程的亲和力和影响力。最终,该项目凭借其创新性、社会价值和实践成果,荣获上海市赛金奖,并成功晋级国赛,斩获铜奖。
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上海市赛金奖
获2024年华东师范大学 “创新创业优秀学生(项目类)”
03以音乐为媒,践行社会美育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殷世炎始终以“服务社会、奉献教育”为己任,将个人艺术追求与一线教学实践紧密结合。他坚信“教育是艺术传承的根基”,始终以课堂为起点,将舞台经验转化为教学智慧,探索音乐教育的多元可能。
在课堂教学中,他注重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个性化训练方案,将情感表达与技巧训练相融合,帮助学生突破自我。在课堂教学之外,殷世炎通过音乐演出实践,推动社会美育的普及。他组织策划、参与多场公益音乐会、校园合唱活动、戏剧展演,将乡村孩子们的学习成果带到更广阔的舞台。殷世炎还组织师生艺术团深入社区,以音乐会、合唱、戏剧等形式,为更多人带去艺术熏陶。
作为一名音乐教育者,殷世炎深知,音乐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情感的共鸣,能够成为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仅凭一己之力难以覆盖所有需要帮助的人群。因此,他积极推动音乐志愿者培养工作,鼓励更多高校学生、艺术从业者参与到乡村音乐教育中。他在校内组织音乐支教培训,分享教学经验,编写适用于乡村课堂的音乐教材,为志愿者提供教学指导,确保课堂质量。通过“以音乐为媒”的方式,他希望让音乐教育的种子生根发芽,持续惠及更多乡村儿童。
组织公益音乐会,深入社区活动剪影
“山高水长,音符相伴”。从舞台上的歌者到教育的践行者,殷世炎用音符书写了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回顾音乐与公益之路时,他表示,“音乐的力量远超想象,它能够照亮孩子们的世界,为他们打开通向未来的窗户。”
展望未来,殷世炎将继续推动“大山里的音乐课堂”项目,让音乐教育的光芒照亮更多角落,让更多孩子因音乐而受益,因艺术而成长。
来源 音乐学院
通联 班冬宇
图文由殷世炎提供
初审 李倩
终审 黄燕